田园综合体与土地革命
我国社会的发展或变革,始终与土地的存在形态息息相关。按照砖家们的分类,第一次土地革命让农民分得了土地,第二次革命则是农民有了土地自主经营权利。
三农问题的根源还应该还是在土地,如果没有第三次土地革命,也就是职业农民模式,就如曾经的人民公社、农垦、建设兵团类似的组织,三农问题不可能从根源得以解决。经过近二十年的观察、理解或者实践,确实,当前的土地存在形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,但更致命还是在政策的盲目引导,社会资本疯狂涌入,从表象上,把农业从小农时代火箭般与欧美强国接轨,进入了金融资本时代,然而一是中国地大物博,饮食文化多样性、区域性特别明显,反过来要求种养殖的品种多样性,规模化就成了农业难以逾越的一道坎,规模大或者某地区大面积单一种植,等待的就是滞销、亏本,不说现有农企不具备规模化的运输扩散能力,就算有,也早不到那么多消费者。二是传统追求长生,养生的欲念特别强,食在当地、食在当季,也制约了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。
事实证明,前十余年政策推动的规模种养、土地集中流转,目前看来不算成功。从农业功能的承载形式看,不管是农家乐、农业综合体,还是现在主推的现代农业庄园、田园综合体,农业产业的基本功能接近丧失,农业基础都薄弱,都是以农业的名义,走金融、走资本的路,本质上对农业的促进不大。
田园综合体从本质走得还是新型城镇化的道路,把农民变成市民,减少三农问题的人口基数。农民失去土地,自然就会催生新的地主阶层,也会形成新的以土地为核心的雇佣关系。所以个人认为,以资本主导的田园综合体,还是无法解决三农的问题,相反会造成大量的优质耕地的变性,造成批量化、空置率高的乡村高档住宅小区的出现。
遗憾的是,田园综合体地产化趋势难以阻挡,根源还是在前面所说的政策,进一步说政策是怎么弄出来的。目前只能对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形式予以改良,主要从三个方面:
一是失地农民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存在?可以参照兵团、农垦的组织形式,把农民变成职业种植工人,农民成为一种职业,以公司的形式运作。
二是提升农业产业的基本功能,限制那些吸引眼球的所谓全域旅游、休闲观光。鼓励发展乡镇企业,特别是农产品加工类企业,鼓励农业企业把公司总部、加工厂建设在综合体内。
三是限制商业地产。
草根网文章标签(TagClou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