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三不四
不三不四字典里的解释是不正派、不像样子,大抵贬义。据资料显示,最先出现在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这伙人不三不四,又不肯近前来,莫不要攧洒家”,也在明末的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中出现:“可见元宵之夜;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;不一而足。”后慢慢作为成语使用。
其实,不三不四源自易经,我们都知道,易经里的六十四重卦,每个重卦都由六爻组成(如下图),从下往上数,第一爻、第二爻对应地道,第三爻、第四爻对应人道,第五爻、第六爻对应天道,也就是孔子在易传中所说的天地人三才之道。不三不四意思就是不合乎人道,不合为人之道,那就是不配为人。
从企业角度来看,天对应高层管理,高层应讲情,权力大,以经营管理为主,思维上多为三分法,看到的、听到的都将信将疑,既相信也不相信;人对应中层,中层应讲理,责任重,权利小,以日常管理为主,思维上多为一分法,对于上级的指示,或者看到的、听到的,容易全部相信或者全部不相信;地对应基层,没有权也没有责任,基层应讲法,也就是按制度办事,在意的是利益或者收益,以作业执行为主,思维上多为二分法,看到的、听到的容易立即判断,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,不相信自己不愿意相信的。后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式管理的树状结构,也就是根部为高层,干部为中层,冠部为基层,认为只有冠部如云,才会顾客如云,公司对基层的态度,基层会加倍传递给顾客。
员工好当,干部难做,中层在企业是中坚,是中转枢纽,承上启下。不少企业,随着规模的扩大,逐步出现了中层的不三不四现象,也就是中层的失位,失位后中层就容易表现出争权夺利、弄权、滥用职权等现象;争权夺利就是争上级的权,夺下级的利,喜欢先斩后奏,造成老板担心,员工不愿工作;弄权是因为权力会带来直接利益,管理人员掌握权力的欲望会不断膨胀,这时候,他们会在授权范围内,通过各种手段最大可能扩张自己的权力,也就是玩弄权力;滥用职权比玩弄职权更恶劣,是通过授予的权力甚至是超出授权范围来为私人谋利益。
公司如何预防不三不四?
首先是制度化。通过制度保护基层的利益,限制中层或者高层侵占基层的利益,管理上有奖小罚大原则,也就是奖励从低阶层开始,惩罚从高阶层开始,因为低阶层重在按制度、按指示执行,没有能力承担计划失败后的责任。从另一方面看,公司的制度也应该去保护基层员工,确保其按正常制度流程执行后,无需承担责任,避免成为替罪羊。
其次是要有效授权,结合责权利,用分层负责代替分层授权。目前国内不少企业,授权很难。不授权,老板累死,授权,容易变成分权,老板担心死。有效授权就要求在分配了责任范围之后,再进行授权,即先负责任,再授权,权责合一,责任分明,实现分工、授权,各尽其责,把权力和责任区分清楚,做自己该做的事,是尽责任,而不是享受权力。本质上,分层负责也是一种分层授权,就是把责任一层层分割,然后分配下去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每个层次的责任分配就等于授权,只是不说叫授权,而是叫做承担责任。
最后是要强化监察审计工作。监察审计要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,打造“坦荡做事,透明经营”的阳光氛围,除了履行财务审计、项目审计、合同审计、离任审计等职能外,还要对经营计划、主要管理制度和关键流程等进行审计,通过内部审计推动管理进步,确保遵章守纪员工的合法权益。
中层干部如何避免不三不四?
一是守本分,明白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守本分,就是要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本职工作应该大胆去推动。把本职工作做完了,还要热心帮助别人,这才叫作本分。把自己的事做完了,其他事不管,那也不对;本分没有做好,就拼命去帮助别人,也不对。一个人只要该做的事没有做,就没有权力去帮助别人,如果那样做,就是讨好别人、想邀功,就是有不良企图。
二是守规矩,守员工心甘情愿接受的制度。守规矩是什么?就是你一定要搞清楚所有的规章制度,不能成为制度约束之外的阶层。特别是制定相关制度的时候,要明白规章制度是用来执行的,要适用于实际情况,应是员工们心甘情愿接受的、是他们愿意遵守的制度,而不能用来作为侵占基层员工利益的工具。
三是守时限,提前完成才能做到。干部本身守不守时很重要,一般情况是,员工会看干部;所以做干部的自己要去接受挑战,要学会带人——把他们带到都很守时。职场里、生活里,大家都应该遵守时限,否则大家都浪费时间。什么叫做守时?守时就是提前完成,如果不提前完成,几乎做不到守时。比如你去乘坐飞机、高铁,如果你不提前到达、完成检票,你肯定很能准时搭乘飞机或者高铁。
四是守承诺,除了理,还要讲人情。“凡轻诺者必寡信。”在接受工作或者分配任务时,不能轻率地做出承诺,做出承诺,就要守承诺,要一诺千金。但作为干部,要求下属签署承诺或者责任状时,前提必须是合理的,如果不合理,就算他签署了,他也不一定会遵从。另外,还应懂得一种思路,就是情理法,在合法基础上讲合理,在合理的基础上还要讲人情。
五是重改善,避免突变,而要永远在变。所谓“改善”,就是持经达变,儒家最了不起的就是“不停滞”理论,永远在变,可是没有突变。因为只要突变,就有人抗拒,永远在慢慢的变,就会变得让人无从抗拒。比如HRD宣布要修改人事规章,员工首先会想:是不是薪酬体系要改变?如果真改变薪酬体系,估计大多都会反对,因为既得利益要受损,于是容易跟HRD事事作对到底。如果按照持续而又渐变的策略,结果会怎么样呢?
六是善调整,分清角色,避免混肴。干部的立场,对上而言,自己是下属;对下而言,自己则是上司。面对这种忽上忽下、不上不下、既上又下的变动性,应清清楚楚地随时做合理的调整,以免角色混肴,变成不清不楚,让自己受到巨大的伤害。
七是善沟通,沟通上下之情,而不是转达上下意见。中层干部的职责本来就是上通下达,否则就是失职。但是上传下达,要有转折,不可以赤裸裸。干部应该有这种警惕性,应该明白事理。不负责任的干部,会把上级的话直接传给下级,会把下级的话直接传给上级。作为中层干部,应必须认清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在沟通上下之情,而不是传达上下之间的意见,通上下之情的重要关键在于使得高层和基层都听得进去,乐于接受,产生预期的行动。
西方管理有理论有实践,道术可以分离。中华文化知行合一,必须道术合一,以道衔术,才不致走歪路、行偏道,害人害己。我们所说的“道”,就包括大易中的天地人三才之道,只有人道不失位,才能承上启下打通一以贯之的三才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