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心 | 道德究竟是什么
什么是道,全世界就一个道,这个道儒家讲,到家也讲,其他诸子百家也在讲。我们平常所讲的道,就是易道。孔子曾问道于老子,至少三次以上,彼此交流对道的理解、弘道的责任、弘道的路径
我们常用道德去评判一个人、一个社会,那么什么究竟什么是道德?
《道德经》告诉我们,道德是最高的信仰,道德就是人类最高的价值。
道的本义,是指行走的道路;德的本义,是指行走道路所获得的良好效果。
道德就是指行于正道而有所得,行道才能有德,离开了道,便不可能有德。
《道德经》里的所讲的道德,就是老子假设宇宙中有一个本体叫做“道”,这个本体是永恒存在的,在地球没有形成以前,这个本体就存在了。道在宇宙当中,永恒存在,也始终不变;大易告诉我们,宇宙中有不易的部分,就是道;但是道既看不见、摸不着,也听不到、闻不着,只能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。
所以,老子说,道之在天地,叫作“道”,在人身上,就叫做“德”。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道,没有道,人就活不成;所有人要自宾,要有自知之明,人活在地球人,就是地球的客人,我们要按照道去表现,合乎道就是上德,不合乎道就是失德。
德,就是行道有所得,在行道的过程中要有大小、分寸、是非的观念。即按照“道”的要求去行事,并且有所成效,这就叫做道德。道德不仅是做人的底线,也是做人的最高价值,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行为和态度来体现和实践。道德的实践需要知行合一,即不仅要知道,更要做到,而且要做到心中有数,有定力,不被外界变化所动摇。
道德的能量在于其平衡作用,它保护人们不受外界的负面影响。道德可分为上德和下德,上德是不执著于德,顺应自然,而下德则是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失德,这种区别在于上德重视过程而不重结果,而下德则更注重结果。
曾老师认为,道德的应用在于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和态度,比如大小、分寸、是非等方面的把握,这些都是体现道德的具体表现。道德的能量可以通过谦虚、示弱、混沌智慧等方式发挥出来,如果一个人能够淳朴、混沌、无知是最高明的,示弱也是一种智慧,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