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资农业或者自己去做农业,首先要想清楚一个问题:为什么去做农业?
如果仅仅是因为热爱。
基准原则就是控制规模,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适度规模,种什么不是很重要,重要的是怎么去种,怎么坚持下去,开始你挣取只能是社会分配利润,但时间会慢慢补偿你的热爱
核心就是自己必须躬身入局,能少聘用员工就少聘用,按照家庭经营模式的话,前期基地100亩以下足够了,你的经营性收益最大部分就是你的工资性收入,如果聘用员工多了,就是吃掉你的经营性收益,吃掉原本属于你的工资性收入。
在农业领域如果没有10余年风吹雨淋的摔打,没有10余年的积累,很难真正理解农业,很难找到自己的特色之路,就如曾有本书叫《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》
如果是蹭热点,想捞一笔就走。
看到年年一号文件,便心动了,没有基础就趟进来,首先必须清楚两个常识,国家年年支持鼓励,说明这个行业很难做好,通俗说就是一年年在填坑、挖坑,再填再挖,如此循环;其次就是目前大部分企业挣得都是社会分配利润,这利润跟你得投入远远不成正比,最后很多人没有捞到金,反而深陷其中。
有人会说,国家年年都有大批财政补助资金,这些都是不要缴税得净利润;确实,前期有人通过僵尸企业变现、光鲜离场,但大多数人,没有那么多的理智,在快钱诱惑下,最终还是为了项目而项目,深陷囹圄难脱身。
目前有些地方有新玩法,就是资产的金融化,使用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建设的一些项目,通过第三方评估成为企业资产,最后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,通过各种×改,被并购、收购而变现离场,特别是引入国资背景的伙伴。
如果是想在农业领域成就一番事业。
农业有机会,但是要有长期的眼光,比如十年看一步、走一步,在摔打中强筋健骨,寻得出路。
首先要去理解农业,所有决策要基于产业常识;找到了当前农业的痛点,有想法、也能坚持去解决这个痛点,从而提升企业生存能力。
其次就是能合理认识自己、清楚自己的能量有多大,不把自己所有的资源一次性砸进去,而是有计划、有步骤去实现自己的计划,契合产业发展时间节点,整合资源推行计划。
最后就是要有战略定力,不要自诩八风吹不动,最后一屁过江来,对待项目补贴资金,要有所选有所不选,能厘清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利,那些可以弃之,特别是被钱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,还能保持理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