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老街
长沙老街—木牌楼
木牌楼位于天心区,西起福临街,东止福胜街,因这里为明吉藩遵义门外的一座牌楼,名木牌楼而得名。今为修建解放西路拆迁只剩一小段。
资料来源:2001年9月16日《三湘都市报新闻周刊》陈先枢
长沙老街——学宫街
位于开福区,西起民主东街,东止蔡锷北路。清同治十年《长沙县志》载:明洪武十一年知县王铨建长沙县学宫于此,因称学宫街。建国前自治女校设此。1971年改为学工街,1982年恢复学宫街。
资料来源:2001年8月28日《长沙晚报》李欣
长沙老街—路边井
昔街侧有一水质清洌的水井而得名。此街在北宋时,有一露仙观,后因祀楚国始祖熊绎而得名熊湘阁。南宋末年湖南安抚使李芾在长沙孤军抗击元兵,城危,除夕全家殉难,李自焚于熊湘阁。明成化时在此建李忠节公祠,以纪念这一民族英雄,为明清两代有名的祠庙之一。祠早已不存,遗址在今路边井小学内,1971年曾将路边井并放福胜街,1981年恢复原名。
(《长沙晚报》 2001年9月30日 周志刚)
长沙老街—福胜街
位于天心区,南起坡子街,北止金线街。清同治省城图上,此街与太平街相连,故称“福胜”。福胜街原为会馆集中之地,有苏州会馆、中州会馆、太平会馆等。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中州会馆规模宏大,进门为戏台、方坪;正栋为关圣殿,左为文昌宫,右为财神殿,中为翠波阁;后进中为大雄殿,左为雷祖殿,右为杜康祠。另有复兴银号、霍湘轮船公司等。
(《三湘都市报》 2001年9月23日 周志刚)
长沙老街—潮宗街
沐着暖暖春阳,记者昨日游览了省会长沙唯一保持完整的麻石街——潮宗街。
800米长的潮宗街,两旁有骑楼、便民小商店,地上那珍贵的丁字湾麻石,成了旧时长沙的一个缩影。潮宗街是民国初年建起来的麻石街,当时,街上近20 家“碓坊”(加工大米),各地用船运来的稻谷,由街西头的草正码头起坡上岸,再由碓坊加工销往全市各地。此处每天客商来来往往,加上200多名用箩筐挑稻谷的民工,显得十分繁华热闹。官僚政府不理民事,街上虽有麻石而无下水道设施,路面坑洼不平,总是积满脏水,当时流传着“美女莫嫁潮宗街,天晴落雨穿套鞋”的民谣。
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,建设发展日新月异,要完整地保持一条街的原貌,是有难度的。解放以来,市政府对这条街道进行了3次大的修建,1997年,又拿出20万元,将街西头麻石更换,使一条古朴、平整的麻石呈现在市民面前。
长沙老街—臬后街与朝阳巷
现建成通车的解放西路拆掉了两条老街,一为臬后街,一名朝阳巷。
臬后街东起黄兴中路,西止朝阳巷。清同志《长沙县志》载,康熙七年(公元1668年),臬司建臬台衙门,即今市公安局所在地。此街位于臬台衙门之后,故称臬后街。解放前这里店铺云集,以经营京花、戏装、百货批发者为多。
朝阳巷西起太平街,东止臬后街。清同治《长沙县志》省城图即标有此巷名。据县志载,此街建有太清宫,故又名右太清宫。太清为道家所谓三家之一。《抱朴子。杂应》曰:“上升四里,名为太清,太清之中,其气甚刚,能胜人也。”“朝阳”之名由此而来。朝阳巷西侧有金庭里,为左太清宫所在地。 (1999年11月23日《长沙晚报》陈先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