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心 | 及时行孝
及时行孝
人生会有很多后悔事,太多太多的人事,都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;但是,及时行孝这件事,不要留下遗憾。
一,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
《论语·里仁》所说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常回家看看,父母有时间多陪陪小孩,小孩有时间多陪陪父母,这才是人间的真情,人间的温暖。然而世人常感叹,远亲不如近邻。就是说自己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,还不如你隔壁邻居来得亲近。
所以,作为子女,孝是什么?孝就是父母健在时,作为子女你要时常关心父母的状况。父母的年龄,应该时刻放在心上,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,更要加倍关注父母的健康。
一方面多多了解老年人的保健知识,从旁调节父母的饮食和劳逸,或者实时对父母提出劝告,使父母保持愉快健康的身心。同时父母生病时,更应该暂时告别工作,尽心照顾,使父母宽心,以期早日康复。当父母年纪大了,生病了,我们就应该把自己的功名暂时放在一边,回家陪他们。因为可能以后功成名就的时候,父母就不在了,我们再想回来服侍父母已经来不及了。天大的事情,交给别人去做,先把父母陪好,这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。父母走了以后再出去工作,都来得及,为什么非要为了功名而置父母于不顾呢?这是非常不对的。
二、时不我待
孔子读《易经》,总结出了四个字:时也,命也。
那么,在孝道这方面,什么叫作时也?什么叫作命也?
“时”就告诉我们:随时随地都有变化。“命”就告诉我们:人的寿命永远是有限的。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
就算父母现在年轻、身体健朗,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能够一如既往地健康而获得高寿;就算寿命再长,也都是有限的,人生意外实在太多,人的生命也是如此。
而作为儿女,年轻的时候,虽然想表达孝心,可是没有经济能力;等到有能力表达孝心的时候,却可能已经来不及了。
这就叫作命,这就叫作无奈。这种命运就是无奈,是没有办法的事。
所以,凡事你要做就赶快做,不然就来不及。正所谓“父母在,人生尚有来处,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”。即使你现在生活有多么焦头烂额,有多忙得不可开交,亦或者是有心无力、没钱没闲,这都不是你不及时行孝的理由。
但是,孔子说奉侍父母要无违,无违不是不违背父母的意思,而是不违背自然、不违背天理,要合理奉侍。
所以,为什么中国人经常谢天谢地?就是因为我们非常了解孔子讲的那四个字:时也,命也。一切你都无法确切掌握,你只能适应。
所以,生而为人,要懂得及时行孝,别留下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遗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