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复兴家风次在齐家和传承
第一,齐心
修身做好了,才能齐家。齐家指的是一家人心要齐,一家人齐心协力,齐心是很难的,齐心从夫妻开始。
一是齐心需要夫妻互动、共患难,共患难才有后来的享福,患难夫妻心才齐。
二是真正的心齐,就是有钱也齐心,没钱也心齐,夫妻心一齐,对子女不偏心。
三是白头偕老才是夫妻最大的成就,俗话说”少年夫妻老来伴“。少年的时候相对比较辛苦,都共患难了,自然能白头偕老共享福那是最好的。
婚姻的幸福,家庭的和睦,都离不开夫妻二人的齐心协力,只有夫妻齐心,才有助于家业的兴旺和子女的健康成长。
所以,《中庸》说,”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。“
第二,传承
家风建立好了以后,就应当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。
传承就是一代代把家风传下去,如果其中有一代人放松了,都会造成整个链条脱节、断裂。《大学》说”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人贪戾,一国贪戾“。
传承的重点是合理教养子女,父母要言传身教、以身作则,”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“,才能”鸣鹤在荫,其子和之“,子曰”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善,则千里之外应之,况其迩者乎“。
子女教不好,就会为害家庭,为害社会,《诗经》里描述有教养的女子说”桃之夭夭,其叶臻臻;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“。
每个家庭、每个家族都要有自己的道,自己的”一“,并一代代守住这个”一“。
以前中国社会“天下之本在家”,是以家庭、家族为单位,有必须遵从的根本规矩,重伦常,个人的荣辱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、家族的荣辱,一个人做了好事或者错事,别人总爱问“这是谁家的孩子?”古代那些知名大家族,每一代里能支棱起来的,其实也只是少数几个,最理想的就是一超多强,都能独挡一面,散布在各个领域;但不管是超人,还是强人,都能遵循家族之道——家风。这些人都坚守着家族的根本规矩,重伦常,所谓“立人之道,曰仁曰义”;做人知进退、知足知止,每个人都善尽自己的责任;对外不服输,对内懂成全。
现在社会,迫于生计,很多人离开原生地散落异乡,逐步向西方社会对齐,以个体为单位,自我为导向所谓做自己,无底线求新求变。一个人成或败,社会关注的是“这个人是谁?”现在不少的家族、家庭,就算综合实力很一般、经济也很一般,却都觉得自己在家里最强,个个都争第一、想当老大;当没有足够能力从外面获得利益增量时,就从内部下手,斤斤计较,不断互啄,不断内耗、勾心斗角,比如老人物质上的少许偏心,就能引发强烈的家族内耗,本质上就是太穷、太弱、太计较。
事实上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欲望,但我们要把欲望控制在适可而止的范围内,不要过分;也就是要知道这种情况之下,可以讲什么,可以做什么;凡事要诚,向天学习,对别人要诚,更不要欺骗自己;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的德智修养;然后一家人心齐,有钱能齐心协力,没有钱也能齐心协力,确保子女的健康成长,坚持一代一代把这种风气传下去![]()



